油畫修復:讓古老和被損毀的藝術品煥發新生

油畫修復:讓古老和被損毀的藝術品煥發新生

瞭解西方美術史的人可能都知道,那些大師名家的繪畫作品因為各種原因遭遇破壞非常常見,有些甚至是匪夷所思的。經典油畫像法國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導人民》,莫奈的名畫《阿讓伊特盆地塞納河上的帆船》,西班牙委拉斯凱支《鏡前的維納斯》,荷蘭倫勃朗《夜巡》,英國街頭藝術家班克西《戴粉色面罩的黑猩猩》,還有達·芬奇、畢加索等等的作品都曾遭遇損壞,神秘的《蒙娜麗莎》還是遭受破壞次數最多的畫作之一。被毀的方式則五花八門,有人為故意塗抹潑漆,也有刀割槍擊暴力破壞的,甚至還有拳擊尿淋的,當然還包括受時間、環境影響自然老化的,正是因為修復師的神來之筆讓它們起死回生,重新煥發出昔日的光彩。

中國油畫歷史只有百年,與西方相比是很短暫的。而油畫修復在中國大陸的出現,時間更短,也就將近20年的事。油畫修復是一項融專業性、技術性、系統性、知識性、時間性於一體的複雜工作,現如今,文化繁榮,美術事業的飛速發展,有關油畫的展事活動和油畫作品的收藏方興未艾,而有油畫作品的存在,就會有油畫修復的需求。

目前,國內文物修復人才稀缺,其中油畫修復人才相比中國書畫修復人才更為稀缺。國內不少博物館、美術館,油畫修復人才甚至是空白。而我國擁有的大量優秀油畫作品中,經過半個世紀到一百年的陳列、展覽,很多作品急需進行修復,修復的需求巨大,而藏品機構普遍缺乏修復力量和修復保養傳統,只能求助於他人。

上海是相對而言國內比較早掌握油畫修復技術的城市之一。據文匯報報道,到2004年為止,已全面掌握油畫修復技術的,在亞洲僅上海油雕院和新加坡美術館兩家,而上海的油畫修復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全國各地慕名前來要求修復的應接不暇。上海油雕院已先後修復了劉海粟、徐悲鴻、林風眠、吳大羽、陳抱一等著名油畫家的名作一百多件。2003年7月,“中國油畫百年回顧展”在北京舉行,上海送展的兩幅林風眠創作於上世紀60年代的《歸舟》和《漁家女》,因顏色層鬆動和剝落無法參展。後經上海油雕院竭力搶救,終於恢復了原貌,受到專家們的一致好評。

此次,藉助上海奉賢博物館舉辦的一個關於油畫修復的展覽“修復日記”,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一幅油畫是如何重生的”。 ——編者

油畫修復:讓古老和被損毀的藝術品煥發新生

此次展覽是基於奉賢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於2021年承接的一幅伊朗油畫作品的修復過程及研究成果而展開。《法羅克·加法裡肖像》誕生於1950年代,是伊朗著名繪畫團體咖啡館畫派(coffee house painting school)的藝術家為伊朗著名的新浪潮導演法羅克·加法裡所做,由其女瑪利亞姆·加法裡收藏。2017年,瑪利亞姆自法國移居上海,因環境突變及儲存不當,這件作品劣化嚴重,瀕臨損毀。

該作品病害集中多樣,材料技法特殊,為國內油畫修復罕見病例,且具有一定的藝術史學研究價值。奉賢博物館組織專業力量,對作品病害進行了全面檢測分析和調查,在現代文物修復理念指導下,以科學規範的方法進行了修復干預,有效治理了藏品的多方面病害,最終讓這件作品在物質遺存層面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全。與此同時,科學檢測分析的有關發現為解開“作者之謎”、“病理之謎”和“文字之謎”、支援藝術史學實證研究打開了新的局面。

基於此次修復的規範性、完整性和代表性,奉賢博物館特將修復過程及有關成果,策劃推出了“修復日記——一幅油畫的重生”展覽。

展覽在一定程度上為廣大觀眾揭開文物修復的神秘面紗、普及科學的現代修復理念,同時為促進“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展現“用文明的力量守護文明”的大國擔當貢獻力量。另外,也對有興趣瞭解油畫修復這一相對冷僻的技術和過程的藝術愛好者,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