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密院十號:拜登第三次對臺軍售,這次的武器有點燙手

俄烏局勢仍然緊張,美國又宣佈新一輪對臺軍售。

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5日宣佈批准售臺“愛國者專案人員技術協助案”,總價9500萬美元(約合27.24億元新臺幣)。DSCA在新聞稿中稱,臺方要求購買技術援助支援,包括“愛國者”防空系統、裝置與後勤的維護、操作和規劃等,主要承包商為雷神公司。美國還說,這項擬議的軍售案將有助於臺灣維持導彈密度,有助於區域的政治穩定、軍事平衡、經濟與進步,“臺灣可用其來嚇阻區域威脅與強化捍衛家園”。針對的是誰,不言而喻。

樞密院十號:拜登第三次對臺軍售,這次的武器有點燙手

“愛國者3”導彈

民進黨當局像以前一樣,一堆部門跳出來“感恩戴德”。臺“總統府”表達“誠摯感謝”,稱這不僅再次展現臺美合作伙伴關係“堅若磐石”,也充分顯示美國政府對臺灣“國防”需求的高度重視。臺“外交部”和“國防部”稱,感謝美國政府持續落實“與臺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對臺灣的安全承諾。

這是拜登政府任內第三度、今年第二度對臺軍售案。此前在今年2月7日,DSCA宣佈批准售臺“愛國者”導彈工程勤務案,美方持續派技術代表到臺灣評估保養“愛國者”,預算規模1億美元。它和4月這次都是有關“愛國者”導彈的軍售案,不同之處在於:2月的軍售主要是導彈工程勤務及效能檢測計劃的裝置與服務,這次軍售則是派遣專業人員到臺灣提供技術支援。

樞密院十號:拜登第三次對臺軍售,這次的武器有點燙手

臺灣一直想購買美國這款AGM—158導彈。

臺灣的“愛國者2”導彈是在1996年採取商售模式買入的,當時僅採購3套系統,後來又在2007年改以軍售“疾鋒專案”增購“愛國者3”系統,並將原來的“愛國者2”效能提升,美國DSCA公佈的軍售金額是58億美元,打破當時臺美軍事採購紀錄。去年3月,臺灣“國防部”又證實,臺美雙方經研討後確定增購“愛國者3”增程型導彈,規劃在2025年—2026年分批完成交付及部署作業。

臺灣淡江大學戰略所兼任助理教授揭仲分析說,不排除美方透過4月這次軍售案派遣先期人員,針對臺軍現有“愛國者”導彈進行系統改良,建立基本維修及訓練臺軍人員等能量,以方便屆時能順利操作“愛國者3”增程型導彈。臺軍事學者蘇紫雲認為,“愛國者”導彈在軍事上可阻擋解放軍對臺“第一擊”,並保護臺灣關鍵基礎設施。

高雄中山大學學者林穎佑則點出了這項軍售的關鍵。他說,很多人會質疑“臺灣自己研發就好,為什麼要跟美國買”,但使用美製武器的優勢在於“能夠與美方分享資料鏈,例如可觀察到俄烏衝突中烏克蘭如何透過北約及美方提供的資料對俄作戰”。林穎佑還說,美方會不會分享資料鏈是一回事,但不使用美方系統,一旦臺海有事,恐會影響美方提供資料來協助作戰的順暢性。

樞密院十號:拜登第三次對臺軍售,這次的武器有點燙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針對美臺軍售,大陸方面反應強烈。在6日的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批評美國有關行徑嚴重損害中國主權、中美關係和臺海和平穩定,嚴重違反一箇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特別是《八一七公報》的規定,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予以強烈譴責。他要求美方撤銷上述軍售計劃,停止售臺武器和美臺軍事聯絡,並表示中方將採取堅決有力措施,堅決捍衛自身主權安全利益。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6日以書面形式回應說,民進黨當局勾連外部勢力謀“獨”挑釁,企圖“以武拒統”,拿臺灣同胞血汗錢購買武器,謀取政治私利,只會把臺灣同胞一步步往火坑裡推。今年2月2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宣佈,對長期參與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的美國軍工企業雷神技術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行為實施反制。

自1979年美臺“斷交”到現在,美國對臺軍售有100多筆,僅川普任內就有十幾筆,總金額超過200億美元;拜登上任迄今,也已經三度宣佈對臺軍售。鉅額軍售成了臺灣老百姓的沉重負擔,以“愛國者”導彈為例,不算軍售費用,僅在臺北蓋3個導彈陣地,花的錢都是以百億元新臺幣計算;買了還不準在臺灣試射,要去美國,處處受制於人。聯合新聞網6日忍不住質疑道,在俄烏衝突的當下,這筆軍售案有何意義,還是宣傳大於實質?

臺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那些外部勢力的“空頭支票”,終究是靠不住的。甘心為他人做“棋子”,最終難逃“棄子”的命運。臺灣日前公佈的一份民調顯示,僅35%的受訪者認為如果臺海爆發衝突,美國會出兵協防,比去年10月大幅下降30.5%。可以說,多數臺灣民眾並不相信美國會為了臺灣拼命。